疾病模型

糖尿病及并发症动物模型技术方案

多种糖尿病及并发症(大小鼠)模型技术方案

全面解析1型/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与评价标准

一、1型糖尿病(T1DM)模型构建技术

1.1 化学诱导模型

1.1.1 链脲佐菌素(STZ)诱导法

技术原理: STZ通过GLUT2转运体进入β细胞,释放亚硝基脲基团破坏DNA,激活PARP通路导致细胞凋亡。

小鼠模型构建流程:

  • 动物选择: C57BL/6小鼠(8-10周龄,雄性,体重20-25g)
  • 试剂配制: STZ溶于0.1mol/L柠檬酸盐缓冲液(pH4.5),浓度10mg/mL,冰浴避光保存(现配现用)
  • 诱导方案:
    • 单次高剂量法:180mg/kg腹腔注射(i.p.),24-72h后空腹血糖≥11.1mmol/L
    • 多次低剂量法:40mg/kg/d i.p.,连续5天,4-6周后血糖持续>11.1mmol/L
  • 模型验证:
    • 血糖监测:尾静脉采血(血糖仪检测,每周2次)
    • 胰腺病理:HE染色显示胰岛炎(淋巴细胞浸润)、β细胞凋亡(TUNEL染色阳性)

大鼠模型构建流程:

  • SD大鼠(200-250g)单次i.p. STZ 65mg/kg,72h后空腹血糖≥16.7mmol/L,成模率>85%
技术要点:
  • 注射后补充10%葡萄糖水48h,防止急性低血糖死亡
  • STZ注射剂量误差需控制在±5mg/kg(影响成模稳定性)
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示意图
注射前
STZ注射
4周后
正常
糖尿病

1.1.2 四氧嘧啶(Alloxan)诱导法

技术原理: Alloxan在细胞内生成超氧自由基,选择性损伤β细胞线粒体。

操作流程: Wistar大鼠(180-200g)尾静脉注射Alloxan 150mg/kg,12h内血糖升至>11.1mmol/L,成模率60-70%

1.2 遗传自发模型

1.2.1 非肥胖糖尿病(NOD)小鼠

技术流程:

  • 选用6周龄NOD/ShiLtJ小鼠(SPF级),雌雄分笼饲养
  • 每周监测血糖2次,连续2次空腹血糖≥11.1mmol/L判定为糖尿病(雌性发病高峰12-20周,雄性18-25周)
  • 胰腺组织HE染色验证胰岛炎(≥50%胰岛有淋巴细胞浸润)
NOD小鼠胰岛炎病理图
淋巴细胞浸润

二、2型糖尿病(T2DM)模型构建技术

2.1 高脂饮食(HFD)+低剂量STZ复合模型

技术路线: 通过HFD诱导胰岛素抵抗,低剂量STZ损伤部分β细胞功能,模拟人类T2DM进展过程(IR→β细胞衰竭)

构建流程:

  • 胰岛素抵抗期(8周):
    • C57BL/6小鼠喂养HFD饲料(60% kcal脂肪,D12492)
    • 每周监测体重(目标:体重增加20-30%)
    • 胰岛素耐量试验(ITT)验证IR:胰岛素注射(0.75U/kg i.p.)后30min血糖下降幅度<50%
  • 糖尿病诱导期:
    • 腹腔注射STZ 40mg/kg(溶于0.1mol/L柠檬酸盐缓冲液pH4.5)
    • 72h后检测随机血糖,≥11.1mmol/L判定为成模(成模率70-80%)
HFD+STZ复合模型建立流程图
1
正常小鼠
2
高脂饮食8周
3
STZ注射
4
T2DM模型

2.2 遗传自发模型

2.2.1 db/db小鼠模型

技术参数:

  • 动物选择:BKS.Cg-Dock7m +/+ Leprdb/J(db/db)小鼠(6周龄,SPF级)
  • 血糖监测:8周龄空腹血糖≥7.0mmol/L,12周龄随机血糖≥20mmol/L
  • 代谢特征:高胰岛素血症(12周龄血清胰岛素>100μU/mL)、血脂异常(TC>5.2mmol/L,TG>1.7mmol/L)
db/db小鼠生长发育曲线图
4周
12周
20周
正常
肥胖
正常小鼠
db/db小鼠

三、糖尿病并发症模型构建技术

3.1 糖尿病肾病(DN)模型

构建流程:

  • 模型选择:STZ诱导SD大鼠(65mg/kg i.p.)或db/db小鼠
  • 成模周期:
    • 早期肾病(12周):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比值(UACR)30-300mg/g
    • 晚期肾病(24周):血肌酐(Scr)>88μmol/L,肾小球硬化(Masson染色胶原面积>15%)
  • 检测指标:24h尿蛋白定量、肾组织TGF-β1 mRNA表达(qPCR)、肾小球基底膜厚度(电镜)
糖尿病肾病病理变化图
正常肾小球
糖尿病肾病

3.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(DR)模型

构建流程:

  • 模型选择:STZ诱导Long-Evans大鼠(60mg/kg i.p.)
  • 成模周期:
    • 非增殖期(24周):视网膜无细胞毛细血管>15条/视野(Trypsin消化铺片)
    • 增殖期(48周):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(VEGF免疫荧光阳性)
  • 检测方法:眼底荧光血管造影(FFA)、视网膜厚度OCT测量
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示意图

3.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(DPN)模型

构建流程:

  • 模型选择:STZ诱导C57BL/6小鼠(180mg/kg i.p.)
  • 成模周期(12周):
    • 行为学:热痛觉过敏(50℃热水甩尾潜伏期<3s)、机械痛阈下降(Von Frey纤维阈值<0.4g)
    • 神经病理:坐骨神经髓鞘脱失(Luxol Fast Blue染色)、轴突萎缩(轴突直径<3μm)
糖尿病神经病变检测图
正常神经
病变神经

四、模型评价技术标准

模型类型 血糖标准 胰岛素水平 核心验证指标
T1DM(STZ小鼠) 空腹血糖≥11.1mmol/L <5μU/mL 胰岛炎(HE染色)
T2DM(HFD+STZ) 随机血糖≥11.1mmol/L 代偿期>20μU/mL HOMA-IR>2.5
DN模型 持续高血糖12周以上 UACR>30mg/g
DR模型 持续高血糖24周以上 视网膜无细胞毛细血管>15条/视野

五、技术注意事项

血糖监测规范:

  • 尾静脉采血量<5μL,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仪(误差<5%)
  • 空腹血糖检测需禁食:小鼠4-6h,大鼠12h

模型稳定性控制:

  • STZ溶液需现配现用(冰浴保存<30min)
  • HFD饲料储存温度<4℃(防止脂肪酸氧化)

动物福利要求:

  • 高血糖动物单笼饲养,每日更换垫料(避免尿渍皮肤刺激)
  • 血糖>33.3mmol/L时实施安乐死(CO₂吸入法)

在线
客服

在线客服服务时间:9:00-18:00

选择下列服务马上在线沟通:

客服
热线

19934600827
7*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

关注
微信

关注官方微信